
获奖背景

近年来,高密市以“智能决策-精准管理-动态调控”三位一体智慧教育治理体系为核心引擎,贯通“校-镇-县-市-省”五级智慧教育应用架构。通过深度整合数字资源、系统优化教学模式、全面赋能师资队伍,成功打造县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新标杆。先后被评为“国家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等称号,100余篇次创新实践成果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国家级和省级媒体推介。
一
夯实数字基座,构建育人平台
完善管理底座,制定教育数字化行动职能清单,健全“市级统筹、镇街推进、学校落实”三级推进的教育数字化工作体系,为全市教育数字建设提供管理保障。建立大数据应用研究管理底座塑成机制,创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应用研究新模式。

深化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投资1.5亿元,建设100所智慧校园,实现潍坊市智慧校园建设达90%的目标。建全数字教育资源库,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科大讯飞等资源平台,建成学科资源库、优质试题库、课后服务资源库、专项应用资源库等四大教育资源数据库,为全市10万名师生提供充裕的资源支持。
二
深化综合应用,提升教育成效
深化数字课堂建设,将平板、语音答题器、数智作业-点阵笔等智慧设备融入课堂,打造高效智慧课堂579节,惠及师生10.6万人。实施“教学流程—应用案例—教学模式”三级数字化成果转化路径,全市教师数字化教学应用率提升22.44%,59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数字化教学大赛中获奖。
聚焦学生成长、教学评估、校园管理等关键环节,推进“互联网+”数字化治理提升行动,建设全市综合数字化监控管理中心,实现管理高效、评估透明、实时记录,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建成“一次性办好”义务教育招生数字化平台,全面推行基于大数据共享的“零跑腿”服务,为2.3万名家长提供公开、高效的入学服务。
三
聚焦全员培训,赋能素养提升
构建“1+N+3”教师素养成长模式,以名师工作室为中心,分学段、分学科组建N个教育数字化学习团队,立足“分层培训、构建模型、全员测评”的三级数字素养提升体系,组织47名学科名师,开展县、校线下培训144场次,送课到校107节,7名教师在第二届潍坊市教学数字化创新大赛中获奖。

建设区域教研平台,以“智慧课堂”优质课、教师信息化大奖赛等特色活动为抓手,开展线上研讨219次,打造符合区域特色的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模式。建立校长担任首席教育信息官(CIO)制度,将数字化领导力纳入校长管理评价考核,立项50项数智转型课题、培育遴选100名数智转型教学能手,评选50个数智转型先进单位,以评促转,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下步,立足国家素质教育发展试点的战略引领和规划,高密市将积极带领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高密市第三实验小学、高密市恒涛实验小学、高密市昌安学校、高密市朝阳小学、高密市东关小学、高密市崇实小学、高密市康成小学9所试点学校,推动素质课程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变革的创新范式,让优质素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子,构建高密市优质素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新生态。

来源:爱高密 综合高密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