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暑期研学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很多家长都希望通过暑期研学,让孩子跳出课堂,在户外增长见识、拓宽视野。面对眼花缭乱的研学活动,如何避免掉进暑期研学消费陷阱?怎样选择研学课程,让孩子真正在研学中既能收获欢乐、又能提升自我?一起来看——


在机构选择上,要把好资质关,
避开“黑机构”陷阱

当前,市场上研学旅游的组织机构主体多样,有旅行社、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
家长在选择时,要认真核查其行业资质,比如营业执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等,尽量不要选择无资质的机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教育机构、培训机构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则需要委托具备资质的旅行社开展研学旅游活动,否则存在违规风险。
除了查看证件这一途径外,还可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机构的注册信息、异常经营情况等,核实经营主体合法性。
同时,还可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了解消费者对机构活动组织、服务质量的评价,全方位评估机构信誉。
合同签订方面,要深研细审条款,
筑牢权益“防火墙”

合同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关键。广大家长需特别关注与自身权益相关的重要条款,尤其是这四个方面的条款:
服务内容要细化每日行程、住宿餐饮标准、师资配置等;
相关费用明细需逐项列出,如课程费、住宿费、交通费等,警惕“综合服务费”等模糊表述;
退费规则需明确机构取消、不可抗力、个人退团等不同情形下的退费比例和时限等;
安全责任条款要清晰划分双方权责,明确人身财产损失的具体赔偿细则。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轻信口头承诺,务必将约定以书面形式补充至合同条款中,并由双方签字确认,防止发生纠纷时无据可依。
课程评估方面,解锁深度研学体验,
拒绝“注水课”

课程安排是研学旅游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在。
报名前,家长可要求机构提供完整的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时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重点关注课程设计是否贴合孩子年龄和能力,能否通过实践探究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同时,研学旅游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家长可通过其教育背景、从业经验、职业资格认证等信息,了解研学旅游指导人员对研学旅游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确保课程由专业人员设计和指导,避免孩子参与“走马观花”式的无效研学。
安全保障方面,要织密安全“防护网”,
多维严控风险

安全是研学旅游消费的底线,需从多方面防控。
保险方面,可以了解机构是否针对研学旅游活动制定相应保险方案,明确具体包含的险种、赔付范围和限制;
交通、住宿、餐饮环节,了解机构是否对合作方进行资质审查和安全评估,相关场所是否具备卫生许可证、消防设施等。
此外,还需了解机构针对人员走失、突发疾病、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确保孩子在研学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理性消费,识破营销套路,
捂紧钱包不“踩坑”

面对铺天盖地的研学旅游广告,家长要保持理性判断。
警惕“限时优惠”“独家资源”等营销话术,对“名校游”“专家授课”等宣传,要求机构提供具体合作协议、师资证明等佐证材料。
建议结合孩子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和家庭预算,选择真正适合的研学旅游产品,不盲目跟风高价或热门产品,避免因冲动消费造成经济损失和体验落差。


确定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

对于一翻开历史课本就沉迷于古代的故事无法自拔的同学,那历史文化主题研学就很适合。想象一下,在西安“兵马俑探秘之旅”中,跟着老师近距离观察那些威风凛凛的陶俑,仿佛能听到千年前战马的嘶鸣。
有些同学充满好奇心,总爱追着老师问“为什么”,科技主题研学就是首选。参加无人机研学营时,深入学习无人机的操作原理,操控无人机在空中画出只属于自己的专属图案;如果去参观新能源汽车工厂,还能揭开电动汽车诞生的神秘面纱。
热爱大自然,喜欢蹲在草丛边观察花花草草、小动物的同学,自然生态研学之旅将成为“快乐星球”。会认识好多神奇的植物,能记录候鸟迁徙的壮观画面,了解它们一路上的奇妙故事;在海边研学时,翻开礁石,寻找藏在下面的小螃蟹、贝壳,还能学习潮汐是怎么形成的,把大自然变成超有趣的科学课堂。
喜欢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享受挑战自我的快感,体育研学项目就是“冒险乐园”。在攀岩研学营,挑战陡峭的岩壁,每向上攀爬一步,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勇气在增长;参加帆船夏令营,在广阔的大海上操控帆船,学习利用风力航行,感受风与浪的力量;去草原研学时,体验骑马射箭,感受“弯弓射大雕”的豪迈。
课程安排:有趣有料才是重点

确定好兴趣方向后,接下来就要仔细研究研学的课程。真正优质的研学课程,会把知识藏在各种有趣的活动里,在玩得哈哈大笑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学到了新知识。
比如海边研学,可以学习到神秘的潮汐原理,了解为什么海水会涨潮落潮;在退潮后的浅滩,认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甚至还能变身小小科学家,进行水质检测小实验,看看海水里都藏着什么秘密。
乡村研学也不是走马观花的“农家乐一日游”,要亲自下地插秧,感受泥土在脚下的柔软;收割稻谷时,体验丰收的喜悦;喂养小动物,和小羊、小猪亲密接触;参与制作传统美食,像磨豆子、包粽子,了解农作物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体验真实又有趣的田园生活。
在挑选课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多关注有没有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环节。比如在科技研学中,自己动手组装机器人,然后编程控制它完成各种任务,和小伙伴们比赛谁的机器人更厉害;艺术研学里,大家齐心协力合作完成一幅大型壁画创作,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创意。这些环节不仅能让学习变得趣味十足,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另外,课程的时间安排也很重要。合理的课程安排应该劳逸结合,既有充实又有趣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也会留出自由探索和休息的时间。比如下午安排一场有趣的户外拓展活动,晚上就可以和小伙伴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当天的收获和趣事,或者自由逛逛当地的特色街道,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这样才能充分享受研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