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最好的养生

来源:爱高密 日期:2025-07-25 15:15:54

今年的三伏时间表:


初伏:2025年7月20日-2025年7月29日,共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2025年8月8日,共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2025年8月18日,共10天。


今年将从7月20日这一天正式入伏,为近60年最晚日期,农谚称“晚入伏,热死牛”,预示着高温后劲足。


于8月18日迎来末伏的最后一天,整个三伏天将持续整整30天的时间,打破连续十年“40天长伏”模式。


李频的《避暑》中曾言:


“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


初入伏天,酷暑难消,蝉鸣声此起彼伏,宜高歌宣告着盛夏的到来。


此时,人体阳气外散亦致体内虚寒,人易感乏力、食减,而招暑热之病。


入伏是挑战,也是机遇。


夏日养生需平衡阴阳,外避暑热,内护阳气。


借此,献上三忌、三宜、三秘诀。


健康放在首位,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守护好自己的身体,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天。



图片


1.忌起居不常,作息要规


夏季白昼时间长,人体容易疲劳,保证睡眠的质量尤为重要。


熬夜伤身又伤神,阴液耗损,抵抗力降低,疾病便悄然入侵。


当然,长时间的睡眠,也会使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代谢减缓,醒来后反觉困倦,周身不适。


生活要有张有弛,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调节生物钟,增添精气。


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尽量在晚上10点之前入睡,减少喝水的次数;


保持卧室的安静和凉爽,也要防噪音和光线干扰,使用适当的床上用品,提高睡眠质量。


此外,中午短暂的休憩,也能身体注入新的活力,养心气,蓄精力。


2.忌大汗过多,运动有度


在盛夏之际,适当出汗有助于排除暑邪与寒邪。


然而,过度出汗则会导致伤津耗气,令人心慌气短,增加身体的负担。


古人常说“沾濡汗出”,即活动到衣服微湿,而未湿透的程度,对身体最为有益。


在锻炼时,应选择适合自身状况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或散步等,以保持身体微微出汗的状态。


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在三伏天进行晨练时应格外小心。


保持适度运动,享受夏日的清凉与舒适,才是更加明智的锻炼方式。


3.忌贪凉过度,护阳为先


三伏天,烈日炎炎,人体的毛孔自然张开,气血向外流散。


此时若过度贪凉,寒气便容易乘虚而入,损伤宝贵的阳气。


古人云:“夏不贪凉,冬不贪床。”


饮食上,不可贪生冷,虽能暂时带来一丝清凉,但过食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消化功能。


就寝上,保持卧室的安静和凉爽,可以使用空调或风扇,但要注意不要直吹身体,温度保持在26-28摄氏度。


除此之外,体寒者可以盖薄被,特别是保护好膝盖和腰部,避免受凉。



图片


1.食温,补脾气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健旺,才能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充足的营养。


三伏天,“湿”这一阴邪之气异常活跃,侵袭人体,损害脾气。


俗话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饮食宜精细,养脾气,方能在酷暑中保持健康。


以清淡、温补为主,如大小麦曲、粳米等,口感宜人,更能滋养脾胃,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适量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芹菜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尿的功效,有助于减轻体内湿热。


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脾胃负担。


2.晒背,补元气


《黄帝内经》所言: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盛夏时节,暑气蒸腾,人体易因阳气耗散而元气不足,导致机体功能逐渐下降。


晒太阳,便是我们汲取阳光精华、补充体内阳气的绝佳方式。


尤其是晒背,背是督脉所在,汇聚着人体一身的阳气。


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此时阳光温和,温度适中,为最佳时机。


初次尝试时,可先从15~20分钟开始,感受身体的反应,如果感觉舒适,再逐步延长时间。


成年人以每次20分钟至1小时为宜,儿童与老年人则可视身体状况适当调整。


然而,晒背虽好,但需适度,同时也要避免直射头部,以防头晕、中暑等不适。


3.怡情,补心气


伏日中,烈日炎炎,酷热难耐,往往火气亢盛,烦躁不安。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藏神,心气充足,精神才会饱满。


古人所言:“使志无怒,使气得泄。”


怡情养神,这正是夏季养生的关键所在。


每天抽出10-15分钟进行冥想,清空杂念,调节情绪;


或是听些选择轻松、愉快的旋律,有助于舒缓心情,放松身心;


选择一些轻松、有趣的书籍阅读,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


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心情,增加情感联络,避免孤独感。


心气舒畅了,自然神清气爽,烦恼也就追不上我们,生活更加愉悦。



图片


1.点按极泉穴,宁心安神


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按摩手法:以拇指指尖点按2分钟左右,力度应柔和。


按摩功效:极泉穴,又被誉黄金穴位,经常对此穴进行按摩,可以宽胸理气,养护心肺。


2.点按内关穴,温通心阳


内关穴,位于手掌面关节横纹中央上方三指宽处。


按摩作用:用拇指指腹点按为2分钟左右,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度。


按摩功效:内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经常对内关穴进行刺激,可以温通心阳,宁心安神。


3.点按心俞穴,通心调气


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按摩手法:以食指点按2分钟左右,力度以有胀痛感为度。


按摩作用:心俞穴是心脏精气在背部的输注之所,适当刺激此穴,可以有效调节心脏功能。

图片

盛夏伊始,长日漫漫,炎夏临境,阳光灼灼。


虽热在三伏,却也乐在今朝。


在这一片热浪中,健康更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宝贵财富。


愿清风,吹走你的疲惫与烦恼,也为你带来健康与平安。


点亮图片,转发给身边的家人朋友,愿生活如夏日阳光般明媚,温暖而美好,健康常伴,活力四溢!



作者 | 国文,来源:国学生活


推荐新闻

视频

头条推荐

扫二维码下载

"爱高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