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06版刊发《高密:技能成才路正宽》

来源:爱高密 日期:2024-05-03 11:50:38

  □记 者 都镇强 杨学莹
   通讯员 王 晖 庄元杰 报道
  本报高密讯 “没考上大学当时觉得很遗憾,没想到职校毕业来到这里,每月工资1万元多,还成为了公司股东。”高密豪迈科技职业学校学生王云涛毕业后入职豪迈集团,快速成长为工序骨干,他利用下班时间自学数控立车编程,成为技术员中唯一一位同时具备卧加和车铣编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高密市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兴市、智造强市、临港新城”战略,先后涌现出国家级、省级、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等230余家,全市规上企业达到470家。伴随产业蓬勃发展,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巨大。
  技工院校是输送新生力量的蓄水池。但传统模式下,学生一、二年级在校学习理论,三年级到企业实习,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紧密。高密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工学一体化新型培养机制,三年学习期间,理论和实操交叉进行、培训与上岗无缝对接。在高密豪迈职校和职教集团的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全市150多名产业技术骨干兼任教师,通过把课堂搬到车间,为全市企业定向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4100多人;同时,与山东技师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产教联盟,设立首批“新型学徒制试点班”,聘请专业院校量身定制课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成长阶段的产业工人,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目前,累计有370名一线员工通过参加新型学徒培训走上技术管理岗位,技能人才孵化器作用日益显现,可谓技能成才路正宽。
  “组织技能比武,既能提高技能,还能提升成就感。”高密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苏钊介绍。高密市常年组织制鞋工技能大赛、纺织工技术比武和劳模表彰等,通过架设“立交桥”,将爱钻研、肯攻关的技术人才激励成为技能大师和领军人物。先后建立市级以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6家,培养创新人才2789名,评选市级以上优秀技术成果52项,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18651人。
  职工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主体。为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高密市建立医疗、养老、继续教育、子女就学等全方位关爱体系,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出台人才“金巢”优居计划,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推出1000套房源,最低可享受15万元购房补贴,目前已惠及182人。健全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方式,设立管理、技术、技师三条晋升通道,打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受益职工8万多人。
  今年一季度,高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7亿元、增长7.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


推荐新闻

视频

头条推荐

扫二维码下载

"爱高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