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高密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大涉企行政检查服务性供给,创新推出“清单式普法+问诊式服务+链条式赋能+靶向式监督”四位一体改革举措,推动涉企行政检查与服务深度融合,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高密市司法局三级调研员孙吉利介绍,通过将涉企服务嵌入执法检查全流程,全市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法治化改革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问诊式服务破解企业痛点。创新“企业法律管家”机制,开展“律惠凤城、法企同行”服务活动,组织百名律师与重点企业结对服务,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化解民商事纠纷36件。在高密市德通纺织有限公司,法律管家帮助建立合同风险防控体系后,合同纠纷发生率下降20%。优化行政复议“快速通道”,设立5个企业联系点,推行涉企案件“当日受理、优先办理”,办案周期压缩30%。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反映诉求实现“零等待”,已办结涉企复议案件20件,满意度达100%。
链条式赋能优化产业生态。推动法治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联合多部门打造“法治服务链+产业链”工程,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设立金融、知识产权等6个行业调解组织,开展产业链专题调研9次,解决合同纠纷、生产经营难题193件。法律援助“直通车”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涉企案件“优先受理、专业办理”。2024年办理涉企法律援助案件1285件,涉及金额达400余万元。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法律咨询、送法进企业30余场次,惠及职工群众超万人次。
靶向式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涉企政策“容缺受理+同步补正”审查机制,对29项涉企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审查标的额达49亿元,采纳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等意见建议86条。创新设立10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开展重点领域案卷评查,整改执法程序、实体问题60余项。通过“监督员驻点+企业反馈”双向机制,制发执法监督意见书7份,推动“个案纠偏”向“类案规范”升级,涉企执法投诉量同比下降20%。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