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刊发《潍坊高密党建引领代表聚力,小工坊“蒸”出共富味》

来源:爱高密 日期:2025-08-18 17:24:13

——高密市人大机关赋能社区共富工坊建设

清晨的高密市西关社区,临街的德邻馒头工坊白雾袅袅,刚出锅的老面馒头带着麦香,彩艳的花饽饽裹着果蔬清甜,在蒸腾的热气中格外诱人。这处由闲置门头房改造的共富阵地,背后是高密市人大机关以党建为引领、聚代表之合力,让小工坊“蒸”出共富味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搭台,“闲置资源”变身“共富阵地”

“党建工作要围着民生转、贴着民心干,我们可以利用社区闲置门头房来建共富工坊,既能盘活资源,又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在高密市人大机关党支部与西关社区党委的“双报到”座谈会上,这一共识成为推动共富工坊建设的起点。

高密市人大机关将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民生增收深度融合,把“整合闲置资源、建设共富载体”列为“人大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服务清单”重点项目,由“党支部书记+党员志愿者”全程跟进落实。面对社区闲置门头房改造、项目方向、资源对接等难题,高密市人大机关党组织主动靠前服务,召开支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组织党员干部多次深入社区调研。联合市场监管、住建、燃气等部门开展“党建联建解难题”行动,逐项破解场地审批、设备调试、安全规范等难点问题。仅用2个月就建成了300余平的德邻馒头工坊,闲置空间蜕变为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共富阵地。

党员代表聚力,“代表力量”催动“共富引擎”

“党员就得走在前、带头干,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高密市人大机关党支部通过“党建+代表”机制,激活产业链上的党员代表动能。

潍坊市人大代表、菲达种业总经理徐召智针对工坊需求定制适合面食加工的优质小麦品种,签订“良种推广+订单收购”协议,上门指导农户种植,带动周边农户亩均增收近千元。高密市人大代表、刘莉家庭农场负责人刘莉与工坊签订“绿色面粉直供协议”,她的农场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不施农药,为工坊供应无添加无提取的面粉,让馒头既有“小时候的味道”,更有“放心的品质”。

高密市人大代表、万亩良田家庭农场负责人王伟利则为工坊带来了“天然调色剂”,他的农场用煮熟的大豆和牛奶培育羽衣甘蓝、菠菜、甜菜根、南瓜等作物,这些蔬菜压榨出的汁液,为花饽饽染上天然色彩。更令人称道的是代表们联手推出的“技能共享”计划,花饽饽传承人手把手带徒,机关党员志愿者整理编写《家庭面点制作指南》,目前,已培育家庭面点师100余人。

支部联建赋能,“多元业态”织就“共富版图”

馒头工坊建起来了,如何拓宽销路,让居民受益?在高密市人大机关党支部和西关社区党委的共同努力下,一场“网络直播”应运而生。5月21日,潍坊市人大代表、西关社区党委书记蔡洪信走进馒头工坊直播间,对着镜头热情推介:“这笼花饽饽用的是菲达种业的优质小麦,颜色来自万亩良田的新鲜果蔬,咬一口都是小时候的味道!”这场直播吸引3262人次观看互动,成交145单,销售额达3542元。

工坊运营采取“保底租金+收益分红”机制,在每年为社区带来6万元固定收益的基础上,将50%的额外收益用于居民分红,既保障社区集体收益,又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同时联动社区服务驿站开展“爱心送餐”,每天为60余户独居老人、困难家庭送上热乎馒头,用“小馒头”托起“大民生”。此外,市人大机关党支部还协助工坊开发出“花饽饽研学体验”课程,由面点师现场教学,让孩子们在揉面、塑形、雕花中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如今的德邻馒头工坊,蒸汽升腾间不仅飘着麦香,更藏着民生温度与希望。高密市人大机关以党建为墨,以实干为笔,绘就了一幅“组织引领、代表聚力、群众受益”的共富画卷。

(大众新闻记者 都镇强 通讯员 刘晓笛 王惠)

责任编辑:张鹏


推荐新闻

视频

头条推荐

扫二维码下载

"爱高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