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证拿下来了,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下了。”前不久,高密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在某小区开展回访时,居民单先生说。
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监督检查,是该市提升派驻监督质效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高密市纪委监委以“开好会、会监督、会办案”为目标导向,健全完善派驻机构“两会三报告+清廉单元推进”工作体系,持续推动派驻监督走深走实。
以高质量会议推动部署落地见效。切实发挥派驻机构监督“前哨”和“探头”作用,聚焦中心大局强化政治监督,与被监督单位健全完善定期会商、联席会议、重大事项报告、信息报送等制度机制,严格规范督促驻在单位党委(党组)召开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68次,推动驻在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盯“三重一大”事项,通过参加会议、情况报备、定期检查等方式,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全过程监督。做实做细同级同类干部警示教育,聚焦国企、政法、教育等不同领域,“一把手”、年轻干部等不同群体,深挖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深刻剖析其违纪违法问题根源,督促驻在单位党组(党委)召开警示教育会71次,以“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取得良好警示效果。
以高质量办案推动问题查清查透。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纵深推进群众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坚持办案开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涉企行政执法等10个整治项目实现自办立案零突破。突出可感可及,紧盯中央和省级“16+20”,以及高密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建立民生实事交账对账验收机制,按月督进度、促成效,推动办成民生实事12件。比如,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专项整治,列入专项整治工作台账的47个项目已办证5117户,有力维护群众利益;针对“三资”管理数字化程度不高等现状,将全市村集体资金收支等59万余条数据导入“融合监督平台基层版”,运用大数据赋能“三资”监管,督促职能部门开展“三资”清查工作,已累计清理资源3.1万亩,清收债权3519万元,有效守护村集体“钱袋子”,经验做法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今年以来,派驻机构向市纪委监委提报审查调查报告9件,针对查处的典型案件,精准制发纪检监察建议2份,推动有关部门完善制度13项,以高质量办案推动查清查透问题,护航现代化新高密建设。
以高质量监督提升综合治理效能。积极稳妥推进派驻机构改革,建立派驻机构中长期工作实效评价机制,编印《派驻机构工作手册》,细化明确派驻机构工作职责、监督重点、监督方式等内容,深化“室组”联动、“组组”协同监督,聚焦关键少数,实行清单式、嵌入式、智慧式监督,先后对62名新任部门单位“一把手”进行个性化任前廉政谈话,向驻在单位党委(党组)制发综合性监督报告22份。深入开展清廉机关、清廉国企、清廉学校等清廉单元创建,立足高密“三贤四宝”,指导各部门单位深挖本地古圣先贤、革命先辈、时代先进的勤廉事迹,打造“清廉税务”等清廉标杆3处。积极组织参加省纪委第二届“青未了”杯廉洁文化作品大赛,创作《三贤话廉》等精品力作92部,8部作品获奖,其中二、三等奖各2件,获奖数量质量位居各县市区前列,有力提升高密廉洁文化传播力。开设潍坊市首家县级清廉讲堂,通过解读讲授等方式,每季度举办一期,集中展示高密历史上的清官廉吏事迹,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
(大众新闻记者 都镇强 通讯员 谭炳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