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硬骨头” 跑出“加速度” ——高密市仁和化工产业园快速搬迁工作纪实

来源:爱高密 日期:2020-09-14 10:01:38

搬迁,被喻为“天下第一难”。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乘着“重点工作攻坚年”的东风,高密市吹响了仁和化工产业园搬迁冲锋号,广大党员干部勠力同心、众志成城,以实干之风刷新搬迁“高密速度”,以担当作为创造搬迁“高密奇迹”,交出了一份奋力攻坚的优异答卷。

  两个片区、四个村庄、1300多套房屋、53个养殖场、2016座坟墓、10天清零……这一串串耀眼的数字,见证了600多名党员干部夙夜在公、宵衣旰食的付出和努力,凝结了高密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抢抓机遇的决心和信心,彰显了全市上下冲在一线、攻坚克难的责任和担当。

1

高位推动 科学谋划

  仁和化工产业园位于高密市姜庄镇,前身是2012年3月该市设立的仁和工业园,是一处集化工、橡胶、纺织、机械、建材为主的工业园区。

  随着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高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2017年《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出台机遇,决定将仁和工业园升级为化工产业园。2019年6月,仁和化工产业园入选“全省第四批化工园区和专业化工园区名单”,周边四个村庄的搬迁工作摆上重要日程。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形势下,今年3月,高密市以“决人所不决”的胆略,“为人所不为”的手笔,“成人所未成”的气魄,打响仁和化工产业园搬迁攻坚战。

  透过厚厚的《仁和化工产业园搬迁工作日志》,我们看到了那一幕幕难以忘怀的日日夜夜,看到了一场场令人动容的攻坚战役——

  开局之战虎虎生威。该市改变过去镇街区单打独斗的做法,采用“大兵团”作战模式,组建高规格的搬迁指挥机构,将搬迁片区划分为13个大网格、64个小网格,调集39个市直部门和姜庄、密水、醴泉3个镇街共600多名过硬党员干部,建立起部门包靠、镇街为主、群众参与的“网格化”搬迁模式,形成了党员干部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促搬迁的强大合力。

  搬迁开始前,姜庄镇组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深入调查,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实地测量、数据复核、评估公司选定、征收方案制定等各项准备工作,不仅摸清了每一宗土地、每一处房产的情况,而且对每家养殖场、每个住户都建立详细台账,拉出重点清单,先行突破,极大减轻了后期工作难度。

  宣传攻势铺天盖地。“大爷,早搬还有‘网格奖’,可不要错过了。”“早搬早拆早选房,一家老小喜洋洋。”乡村大喇叭响起来,流动宣传车转起来,标语横幅挂起来,镇村干部动起来,1万多份政策明白纸、及时发送的微信宣传将搬迁政策送到每家每户,让群众做到了心里敞亮,打消了重重顾虑,坚定了搬迁的信心决心。

  攻坚战术务实管用。指挥部建立搬迁任务总台账,对各单位签约进度以版面形式公开展示,每日更新,以压力增动力。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妙招迭出,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障碍难点,最终积小胜为大胜。

  “说实话,现在孩子在城里上班,我们也想离孩子近点,但搬了后养殖场怎么办?”面对养殖户的顾虑,指挥部超前谋划,在姜庄镇西辛庄村规划建设占地96亩的高标准养殖场,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在集中签约的第一天,就出现了居民抢先排队签约的局面,实现首日开门红。

微信截图_20200914095848

攻坚克难 锤炼作风

  仁和化工产业园搬迁工作社会瞩目、群众关注,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是主动担当迎难而上还是瞻前顾后畏难发愁?搬迁一线成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搬迁“铁军”喊出了“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响亮口号。

  作风建设在一线锤炼,党员作用在一线发挥,担当干部在一线培养,干部实绩在一线考核,这样的正向激励和导向作用使“主战场”成为“强磁场”,50多名表现突出、敢打敢拼的党员干部被列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激励着搬迁工作人员投身一线、担当干事,白天入户动迁、晚上调度研究、加班加点成为常态。

  千斤重担大家挑。高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担任指挥的市级领导不分白天黑夜坚守在搬迁一线,定时召开会议,调度搬迁进度。相关镇街及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吃住在搬迁一线,扑下身子、担当作为,主动上门宣传政策,解答疑问,动员搬迁。工作组人人发扬“拼上、豁上”的精神,紧盯任务目标,想一切办法、尽一切努力,全力以赴推进任务。特别针对不了解政策的居民,包靠人员经常连夜入户做政策解释和思想动员工作,凌晨三四点,指挥部仍灯火通明。搬迁进度表既是指挥部“人气”最高的地方,也是党员干部比担当、比干劲、比能力的擂台,红旗少了,笑脸少了,大家就急得寝食不安、觉得脸上无光。

  搬迁为何推进如此之快,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去年年底开始,姜庄镇党委书记李梅就抛下不满三周岁的孩子,全天候坚守在搬迁一线,对1300多户居民的底子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大年三十这天,李梅抓住村民春节祭祀的时机,带领镇村干部在公墓挨家挨户宣传搬迁政策,从天刚蒙蒙亮一直忙到了下午5点多。

  姜庄镇副书记(挂职)李洁玉脊椎有疾,躺下、扭头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他都很难完成。他拖着病痛的身体,连续做通了8户群众的思想工作,回到指挥部饭都来不及吃一口,又开起搬迁调度会。

  占地83亩、需搬迁居民159户的新兴庄村打响了搬迁工作的“第一枪”。在动迁会召开前一天,村党支部书记单亦全带头第一个签约,在自家房子上铲下“第一铲”,并做通亲戚朋友的思想工作,先行拆除房屋,带动了广大居民踊跃支持搬迁,该片区也交出了3天内全部清零的满分答卷。

  高密市醴泉街道年近六旬的党员吕多洪,凭借多年丰富的基层搬迁工作经验,不仅能迅速完成自己工作组的任务,还主动请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成为搬迁工作的一个标杆。姜庄镇组织办工作人员郭凯新,虽然是个女同志,却“一个顶两个使”,在搬迁一线入户走访、调度机械,在办公驻地与搬迁户面对面、心连心沟通……

  在各级党组织的号召下,高密市广大党员牢记使命担当、主动攻坚破难。参与搬迁的市直部门主动挑选数量最多、最难啃的“硬骨头”下手,比着干、赛着签,争抢进度小红旗;普通党员之间比作风、看谁更实,比能力、看谁更强,比形象、看谁更好,比成效、看谁更佳,喊响“最难的任务交给我”的最强音!

  搬迁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故事。李新建、曲秀妙夫妻双双奋战在搬迁一线,孩子只能交由父母亲戚照看;怀有4个月身孕的王晓蕾主动请缨到协议组,成为指挥部每天走得最晚的人;负责后勤的朱凯手臂受伤仍不下火线,端着一只伤胳膊跑前跑后,让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有热饭吃、有热水喝。还有拆房认定组、决算组、通讯报道组等的一批80、90后青年干部,一马当先、勇挑重担,用满腔热情和蓬勃朝气赢得了广泛赞誉。

微信截图_20200914095923

心系群众 鱼水情深

  搬迁工作,一头连着项目建设,一头系着群众利益。如何拆出和谐、赢得民心?“依靠群众、带着感情、公平公正”,是高密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作出的响亮回答。

  “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是仁和化工产业园搬迁的基本原则。指挥部多方征求意见,制定出台搬迁优惠政策,在房屋认定、补偿标准、搬迁奖励等方面“就高从宽”,只要政策允许,就给予群众最大的优惠。

  以往搬迁,都是机关干部苦口婆心做居民工作,如今,500多名群众自发成立“自拆委”,成为搬迁“生力军”。“自拆委”成员不但自己带头搬迁,还参与到网格户中现身说法,帮助算大账、长远账,促其尽快签约。动迁会召开前,许多居民早早将房屋腾空,以实际行动支持搬迁,呈现出“未开动迁会,群众先搬家”的新气象。

  66岁的程延友是高密市姜庄镇旗台三村人,3月26日村里召开动迁大会,25日他就提前签约开始搬迁。“工作组提前入户把政策都讲得很明白,早签约还有奖励。”程延友说,他不仅自家带头签约,还加入了村里的“自拆委”,仅用一天时间,他所在的网格就完成了搬迁任务。

  “搬迁过程,实际上是化解群众诉求,拉近与群众距离的过程。”李梅坦言。

  为把每个搬迁户的基本情况摸清楚,李梅带领网格队员顶严寒挨家挨户走访,谁家这里有棵树、那里多块地,她都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事后一项一项会商解决,群众亲切称她为“跑腿干部”。

  旗台二村的杜大妈是二婚改嫁的,老伴留下的房子,前任的两个儿子争着要所有权,三方争执不下。搬迁干部把各方叫到一起,有律师在场,当面调解,最终达成了和解。事后,杜大妈眼含泪花,一个劲儿地感谢搬迁组,久久不肯离去,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干过搬迁的人都知道,坚持依法办事是底线,政策的口子开不得!必须“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执行到底”“一个算盘算到底”,绝不能让“先签者吃亏、后签者得利”。

  工作人员坚持“铁腕”办事,却也知群众冷暖,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尽可能给群众最大的利益:帮群众算账,看怎么赔偿最划算;仔细测量面积,不放过一处角落。搬迁工作人员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形象赢得了搬迁居民的信任和支持。

  旗台一村居民杜乐臻的儿子在城里上班,因经济条件有限没能在城区买上房。这次搬迁他们家共有5间正房和4间偏房,置换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楼房,再加上车库、储藏室,最后还剩了不少补偿款。

  今年70多岁的单会玲是旗台二村的贫困户,一人独居,腿脚不便。指挥部在获悉她的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后,不仅协调帮她租赁了新住处,还安排车辆和人员义务帮她搬家,实实在在感动了老人。

  仁和化工产业园快速搬迁背后,是更加和谐的干群关系,很多搬迁户和工作人员成为朋友。即使搬迁工作已经结束,有的居民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工作组的人员——他们已经把搬迁人员当成可以依靠的人。

微信截图_20200914095906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

  如今,站在高密仁和化工产业园4.8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内,放眼望去,塔吊耸立、机器轰鸣,总投资10亿元的友道化学高效低毒杀虫剂中间体连续流安全生产示范项目已开工建设,高端树脂和星宇公司年产二十万吨高档合成胶乳等项目也将陆续进驻。不远的将来,一个应用连续流的全国性示范园区、化学家创新创业平台将呈现在世人眼前,给高密市产业发展留下一个精品地标。

  仁和化工产业园搬迁,是高密市“重点工作攻坚年”进程中的重要一役,在搬迁实践中形成的工作经验、精神和作风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必将激励该市广大党员干部以“头拱地、往前冲”的劲头,聚焦重点任务,奋力实施突破,不断谱写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记者:窦浩智 通讯员 王喜进 王翔 衡印传




推荐新闻

视频

头条推荐

扫二维码下载

"爱高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