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7日讯 高密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履职尽责,担当作为,高标高质推进各项工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实现“双飞跃”,农业科技贡献率大幅跃升,一幅现代农业美丽画卷在广袤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记者在位于东北乡社区的坤煜家庭农场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看到,负责人杨加学正带领村民收获鲜嫩的茼蒿,发往各个超市卖场。杨加学告诉记者,目前整个蔬菜基地共有23个大棚,占地80多亩,以种植各类叶菜为主。自高密市有序推进省级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整县提升试点工作以来,他的家庭农场发展越来越规范、高效。 坤煜家庭农场负责人 杨加学说:“2022年效益应该说挺好的,蔬菜价格现在说都比较好。2023年计划这两个棚5亩都栽上2K西瓜,收益应该说相当可观,早的话应该在五一到六一之间就能上市。” 近年来,高密市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引导经营主体立足自身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实现产业优良、农民增收的目标。密春土豆专业合作社,是胶河社区张家庄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建起了高效温室大棚,在巩固土豆市场的基础上再拓展草莓育苗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胶河社区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密春土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新喜说:“今年预计草莓育苗100万棵,我们合作社与企业签订的合同是,每育一棵苗村委就提成一毛钱。这样既能给村集体增加收入,合作社也能发展得更壮大,更能带动部分村民到这边就业,起码村民就业预计 200人左右。” 眼下密水街道禾昌润休闲农场的大棚草莓也已进入采摘旺季。该农场以休闲农业为着力点,建起有机草莓采摘大棚和水果采摘园,承接农事体验、研学旅游、企业团建等活动,从“卖产品”到“卖过程”,实现了农文旅教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方向转变,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也满足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周边旅游消费需求。 禾昌润休闲农场负责人 邓昌玉说:“今年效益还中。通过学习,管理技术提升,草莓成活率高,产量也跟着高,价格也可以。咱现在这个立体种植,一是操作方便,游客采摘体验度也高;再就是卫生条件好,吃起来比较放心。这几年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对咱这边的扶持力度很大。今年想扩大草莓种植面积,再新建几个大棚。” 随着省级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整县提升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一大批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位于大牟家镇的刘莉家庭农场立足当地实际,坚持把良种、良法、土壤改良作为立身之本,通过农技、农机、农艺、农资有机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不断推动农场向现代化发展,并且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户稳定增收,让农产品更有“钱”途。 刘莉家庭农场负责人 刘莉说:“我们农场秉承绿色种植、科学管理,现在的农产品有富硒稻香米、富硒黑花生以及五谷杂粮这些品种。每年我们通过农产品的销售,销售额突破了50万元,带动了周边的农户种植这些小品种的积极性。明年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种田,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走发家致富之路。” 在种植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同时,一大批养殖类家庭农场、合作社也步入了规范高效发展的快车道。从事家禽养殖30多年的德美家庭农场及时调整养殖结构,提升养殖环境,引进蛋鸡强制换羽新技术,实现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年纯增收10万元以上。 德美家庭农场负责人 郭相旗说:“近年来,我这个家庭农场通过技术改进、规范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出栏商品公鸡10万余只,绿壳山鸡蛋200多吨,价格行情都很好,新的一年我们信心充足,准备大干一场。” 目前,全市家庭农场注册登记总数近1400家,其中省市县三级示范农场达到221家,“一村一场”占比达67.4%。共有1166家家庭农场注册随手记,注册数量位居潍坊市第一位;全市农民合作社总数为2966家,其中支部领办合作社达到878家,有7个镇街区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国家级示范社总数达到5家,推荐14家农民合作社申报2022年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机管理和技术推广力度持续加大,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不断高质量发展。 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 副主任 张敬林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夯实基础,促进提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强更优。一方面,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推进“一村一场”建设。加大家庭农场“一码通”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家庭农场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激发家庭农场发展活力,至少新发展潍坊市级以上示范农场10家。另一方面,对合作社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空壳社”治理长效机制。开展合作社示范社评选申报和监测工作,组织实施合作社提升技术应用和生产经营能力项目,推动镇级领办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至少新发展潍坊市级以上示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