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30日讯 在高密15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古树名木品种丰富、底蕴深厚,是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千年银杏、百年古槐、酸枣圆柏,黑檀板栗等等,209棵古树列入保护名录,如一颗颗绿色瑰宝镶嵌在富饶大地,点缀着饱经风霜的苍穹,伴随着高密日新月异的脚步,见证着高密的历史,领略着高密的发展。让我们走进村庄,走近古树,倾听千年古树的心音,感受古树保护的一抹情怀。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被誉为“活的文物”“绿色化石”,兼具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双重价值。让我们一起走进柏城镇小河崖村,探访千年银杏,听他们讲一讲守好绿色瑰宝,打造和美乡村,留住村韵乡愁的故事。
一棵古树便是一道风景。坐落在柏城镇小河崖村的这棵银杏树,相传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我市境内树龄最长的银杏树,当前已列入山东省一级保护古树名录,实施挂牌保护。据村里老辈人回忆说,该树栽植于唐朝末年,原在赵家祠堂内,后因村庄规划,迁至村西东西街一处胡同,西拥胶河,北依白羊山,实乃风水宝地。
沐浴在夏日的阳光下,层层叠叠的扇形叶片绿意盎然,20米高的树干直插云霄,仰头望去,枝桠苍劲有力,树冠茂盛翠绿,用年轮讲述着光阴的故事。村民赵多欣自幼在村内长大,几乎每年都可以看到银杏从叶生叶黄至叶落,岁月的轮回抹去了许多童年的记忆,唯有这棵千年古树依然鲜活地留在他的记忆里。
柏城镇小河崖村村民赵多欣说:“那个时候这棵树长得很兴,树头树叶看着很旺盛,这些根·也没有裂纹什么的,果实比现在这个接近大两倍的,它可能就是现在受环境的影响,或者根基受影响,现在结的很小了。再一个以前结的很厚,一根条接的一串一串的。”
难以忘却的古树情怀始终牵绊着赵多欣的心。爱好摄影的他闲暇之余,四处寻访城乡的古树名木,为《高密古树档案》的编纂积累了丰富素材。从树上原有蛇窝常捕食小鸟和农户鸡鸭,到古树因遭雷击渗出红色汁液,再到村民将古树奉为宝树,寄予美好生活的期许,古老与神秘,岁月与沧桑,在这一棵千年银杏树上得以汇聚,或祈愿平平安安,或祈愿心想事成,千年银杏树成了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柏城镇小河崖村文书林鹏说:“祖祖辈辈对这棵古树的保护意识很强,俺村里专门找上专人给它施肥、浇水。村里又在千年古树北边白羊山下建了1000多平方左右的文化广场,为村民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地方。下一步村里想尽一切办法把这块绿色资源传承下去,保护好。”
古树成荫,人杰地灵。村内年龄超过90岁的老人近20人,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赵家三胞胎兄弟高考考出连号分就读同一所大学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树因所处空间狭窄,周围房屋较多,树冠延伸受限。为了保护古树,在市林业发展中心与柏城党委的大力协调下,将南侧阻碍古树干生长的平房拆除,拓展了古树的生长空间,同时对古树的树洞进行了水泥封堵,树干加以支撑,使得千年古树重焕生机、长势旺盛。
青山绿水古树美。走进井沟镇东丁村,碧波荡漾的红绣河畔,栽植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古槐,树龄约有640年,主干中空,浑圆笔直,所有分枝绕树均匀分布,枝繁叶茂,形似金杯,是高密境内树姿最美的古槐。83岁的付大爷坐在树下,饶有兴致地讲述着古树的前世今生。
井沟镇东丁村村民付联文说:“反正是明朝树,到现在600来年了,姓付的一进这个东丁庄,这家过好日子,就栽上这棵树,他们以后起堂号,就根据这棵树起的堂号叫古槐堂。”
在付大爷的记忆中,旧时这棵古槐的主干北侧有多处空洞,经过村民的悉心管护,近几年,树洞竟神奇愈合。每年春天,依然能抽新枝、发新芽,枝繁叶茂。
井沟镇东丁村村民付联文说:“我那时候六七岁的时候,这棵树比它(现在)小的小,它北面长了一个大劈口子,俺那时候小时候都钻进去藏猫,钻进去耍。待个墙角上,它也长不好,这不是一划方,把它挪到当中来,建好了这个街,这棵树得到保护,长得特别旺盛,尤其是这三年了,长得特别好。”
古槐是东丁的根,是村民的魂,凝聚着东丁的历史沧桑,见证了东丁的发展进步。近年来,东丁村依托红绣河贯穿村庄的自然优势,精心打造了古槐老街、步行青石桥、避暑凉亭、彩虹大桥等景观,把红绣河和古槐元素进行了完美融合,建成了“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宜居乡村。
井沟镇东丁村党支部书记王孝福说:“这棵古槐,在我们村老少爷们心中都很尊重,我们对它也都很保护,每年给它修剪树枝,打药,浇灌水。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六,我们以古槐的名义举办了古槐有约文化节,每年评选出一部分绣水好人家,让全村的老少爷们都重视起来对古槐的保护,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朝阳街道王党村种植于明朝正德年间树龄500多年的银杏树,主干健壮挺拔,我们一来到这里,就能感受到它独特的灵气以及它高雅的气质,饱经沧桑的根系、健壮挺拔的主干一目了然,树枝绕树干均匀分布,枝叶苍翠,生机盎然,主干东面长出三棵小银杏,其中一棵干枯,母、子树枝交错,似相亲相拥,形态可爱,被称为“怀中抱子”。古树年年新芽,成为王党历史的见证者。因为树干粗壮,需要几个人伸开手臂才能抱拢,村里就有“七搂八拃一媳妇”的典故。
王党村村民李绍庆说:“来了一个瞎汉,就在这个树底下算卦,后来来了一个媳妇儿,贵夫人。这个媳妇就叫这个瞎汉搂这棵树,瞎汉儿这么一搂,媳妇就向这挪一挪,他搂一搂,她就挪一挪,一直这个瞎汉搂了七搂了,媳妇儿就停下了,道是你这回就不够一搂了,你再拃拃吧,你拃了几拃?八拃,最后就形成了七搂八揸一媳妇,说的就是这棵树的粗细。”
古树存活于今,实属不易,它饱经风雨沧桑,见证岁月变迁,虽经数次社会变革,却长年苍翠挺拔,村民将其视为全村的庇护者,细心照顾,敬若神明。
王党股份经济合作社工作人员杜晓敏说:“通过建立专门的古树保护制度和队伍,让每一位公民都认识到古树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古树的保护中来,不断挖掘古树身上所蕴含的历史底蕴,依托胶河湿地公园打造一树一景旅游景点,让我们的乡村更美,生活更好。”
酸枣树,在民间有“铁树”之称。在植物名录中并不常见,树龄超过600年的酸枣树更加稀有。在柴沟镇前鹿家庄,两棵酸枣古树枝叶相连, “兄妹”相依见证风雨变迁。
据村里老人回忆,两棵酸枣树已在此地存活了600余年,夏遮荫秋结果,陪伴着一个村庄的发展变化,村民称之为兄妹树。
柴沟镇前鹿家庄村民鹿秀增说:“我小的时候,10来岁的时候,通红啊,树上通红,那时候没有竹竿,用高粱秆儿打啊,往下打,一些大孩子在上面打,小孩在底下面拾,那时候用布袋装有的是。打去年把这里一拾掇,才出了新杈,就这么管着呢,这棵树又旺盛起来了。”
历经六百余年的两棵酸枣树相依相偎,不离不弃,见证着前鹿家庄的岁岁变化。村民对它们的感情很深,在大家的生活和记忆中,两棵酸枣树都是一个特别和温暖的存在。
似松似柏古风存 百年圆柏阅春秋。圆柏,又名柏桧,自古以来多配植于庙宇陵墓作墓道树。在注沟社区滕家庄,有一棵600年左右的圆柏,它见证了历史的繁衍变迁,成为乡村文化的一种象征。
注沟社区滕家庄党支部书记曹沛江说:“我认为古树这一块,基本就是“活化石”。在我的记忆当中,六十年代,这棵树比较旺,基本是个圆形的,很好很好的。就说是村里不管是演戏,或者是开会,整个村都在这棵树底下,六七百人就搁开了,很大很大的。”
据了解,古圆柏树因树种变异,树上出现了七种不同的叶子,既有针状、扁形、线形成缕、细刺簇生的松叶,也有鳞形、三棱刺状、条状轮生的柏叶,村民一直将其与松柏同称,误称其为“七色松”,它立于一处学校旧舍之中,树形高大,姿态雅致,叶如翠盖,苍古的气质中透着一抹清新,主干两米处分生三大主枝,一枝直立向上,探身碧空,另两枝状若巨人张开双臂,笑迎八方来客,透出无限生机。
百年板栗树“串珠成链”,在胶河社区晏子文化生态园,最美的“底色”,就是一片古老的板栗园,这里古树成林,满目葱茏,126棵百年板栗树枝桠如伞,浓荫蔽日,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俨然一处天然氧吧。在这片赏心悦目的绿意里,5棵树龄300年左右的板栗树尤为引人注目,它们由西向东整整齐齐,参天而立,前后两棵分枝较多,枝繁叶茂,中间两棵枝叶稍显稀疏,树间枝杈纵横交错,千姿百态,树根盘曲错节,深褐色粗树皮的裂纹里,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社区以树为媒,把古树名木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利用古村落、古遗迹、古建筑、古树木,打造家门口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特色景观,做好优质乡村游文章,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守护古树名木,留住美丽乡愁,助力乡村振兴。
高密市林业发展中心党总支委员、副主任林永刚说:“市林业发展中心把古树名木保护作为全面深化林长制改革的重点创新项目,认真加以推进落实;建立一树一档、一树一码,全面摸清资源底数;实施一树一策,认真落实保护工程;挖掘一树一事、打造一树一景,让每棵古树的独特景观,带动一个景点、一个村、一个区域的发展,传承古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古树名木走过了百年千年,见证了一方历史变迁,是岁月轮回中留存下来的瑰宝,它们见证着高密的乡村巨变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深刻记忆和温暖乡愁,是我们精神家园里最坚定的守望者。
高密市林业发展中心党总支委员、副主任林永刚说:“保护古树名木,留住乡愁,造福后代;守护自然瑰宝,传承文明,利在千秋!让我们共同努力,共献爱心,为建设生态高密贡献我们的力量。”
新时代新使命。古树从亘古走来,阅尽沧海桑田,吸天地之灵气,润万物之魂魄。保护古树苍穹,传播古树文化,留住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我们任重而道远。
记者:葛丛霞 王苹 王凡 郭秋娟 孙庆涛 邓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