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醴泉街道:土地托管新模式 “四社共建”提效能

来源:高密融媒 日期:2024-11-24 10:03:59

今年以来,高密醴泉街道以“党建统领四社共建”为抓手,全域推行“1+X”托管模式,构建起党建引领、四社联动的新格局,推动实现土地增值、农民增富、集体增收。

醴泉街道刘新村的麦田里,冬小麦陆续出苗显行,发芽吐绿长势喜人。今年以来,刘新村党支部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立足城边村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开展“大田托管”工作,因地制宜拓宽增收渠道。

醴泉街道刘新村负责人单小东说:“前期我们绘制了大田托管平面图。参照了村企共建的模式,我们积极主动与公司合作,今年我们流转出二百多亩土地,将会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六万元,为老百姓每亩土地增加收入五百元。未来我们也想通过大田托管模式,与企业共建,达到共富的目标。”

大田托管激活了村民和村集体一同致富的“新引擎”。醴泉街道翻身庄中心村人均7分地,通过集中整合小、碎、散地块,推动整村连片托管,使“小田”变“大田”,保证了粮食安全以及农户和村集体收入双提升。

醴泉街道翻身庄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张伟说:“我们在大田托管中实行了多元化的模式,一种是每亩地给二百斤麦子外加四百元钱的托管模式,需要面粉的我们可以给加工成面粉;再一种模式是想依托供销社的四社共建模式,成立一种服务型的托管公司,把翻身庄的土地全部统一经营,铺设滴灌带,使用新型的种植技术,达到水肥一体化,增加农业产量,降低农业成本,同时再辐射到周边的整个社区。”

为进一步做活土地文章,翻身庄社区积极探索“大田托管+强村公司+农事服务+富民工坊”的全链条增收新模式,依托社区闲置办公资源,引入玩具厂等劳动密集型项目,60岁以上村民在家门口可实现就业增收,形成“离乡不丢地、务工双收益”的共赢局面。

醴泉街道翻身庄中心村村民王勇说:“我的地托管给村里了,我现在出去打工挣钱也不少,一月五六千块钱,比种地强。”

近年来,醴泉街道以潍坊市衣业农村现代化综合改革示范镇街为契机,以“党建统领四社共建”为抓手,全域推行“1+X”托管模式,即以北志屯联盛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自主经营模式为主,醴农泉盛农业公司统一托管给市联社、昌裕粮食种植合作社、山东菲达种业等第三方为辅,全域推行模拟流转。逐村绘制大田托管平面图,划定成方连片万亩方核心区、外围区、引领区,签订“模拟托管”协议书9000余份,模拟流转率达到100%。其中北志屯推行地块调换,价格调整等务实举措,村合作社自营达到2400亩,年收入100万元以上。

醴泉街道一级主任科员孙洪利介绍,截至目前,街道大田托管4.47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5.6%,具备托管条件的61个村全部开展业务,覆盖率100%,推动村集体年增收600余万元,农民增收900余万元。下步,醴泉街道利用今冬明春的有利时机,针对今年秋涝的实情,着力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同时,对划定的万面方涉及到的示范村,实行周调度,紧抓不放,确保大田托管在我们街道继续开花结果,继续让农民增富、集体增收、土地增值。

记者:王玉冰 单颖颖  于钦水

推荐新闻

视频

头条推荐

扫二维码下载

"爱高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