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5日讯 眼下,冬小麦已经进入拔节期关键期。高密市种粮户利用智能化农业设备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基础。
这两天,高密市咸家社区种粮大户王伟利正利用集蓄的雨水,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系统为1000多亩小麦进行浇水、追肥。去年,高密市与青岛农大联合开展了“丘陵旱地雨水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农业科技项目攻关。该项目利用深耕、配施有机肥等旱地麦田耕层构建技术来改善土壤结构,同时通过品种选育和集雨、滴灌、镇压保墒、一喷多促等技术措施,实现水肥协同管理,促进小麦稳产增产。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赵长星告诉记者:“为了防止无效分蘖、茎秆细弱或穗粒减少,拔节期我们建议每亩灌水控制在30方左右,同时施用10至15公斤的尿素。”该项目在高密市设立了核心示范区,可以辐射带动山东半岛100多万亩丘陵旱地农田发展节水灌溉。这一技术模式,不仅能显著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和单产提升,还能更好的利用水肥资源,降低小麦生产成本,提高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这个项目区内,平均每亩地可以节水20%,节肥15%,亩产量提高100公斤左右。”种粮大户王伟利说道。
记者:呼江林、谭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