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王相信 潍坊市交通运输局三级调研员
康 鑫 潍坊市综合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刘 刚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
孙 超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副总经理、山东港口潍坊港党委书记、董事长


一
水路运输建设拓展新空间
稳步推进水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个5万吨级滚装泊位、液化品库区三期20个危化品储罐,3个1万立方的粮食平房仓以及4台分散式风电,完成5个泊位和2个集装箱堆场自动化改造,新增港口通过能力400万吨,集装箱周转量增加5万标箱,液化品库区扩容16.4万立方米。小清河复航全线贯通,完成小清河潍坊段、羊口港至寿光港段,共33.77公里航道疏浚。加快建设1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同时推进潍坊港多式联运大通道,包含潍坊港中港区航道建设、防波堤交能融合项目、疏港铁路建设等17个项目,总投资超345亿元。

二
水路运输经济取得新成效
小清河全线复航后,充分发挥小清河出海口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公路-内河-海运”多式联运新通道,较传统公路运输降低物流成本20%以上,今年已完成海河中转48万吨,实现翻倍增长。引导港口做好木片、粮食、石油焦、煤炭、油品等传统优势货种,重点发力港口集装箱业务,积极推动“散改集”,新建3个散改集专用基地,涵盖纯碱、脱硫石膏、木片、轮胎、钢材等36个作业货种;开辟“长江巴士”江海联运航线,打通长江沿岸与我市之间便捷、高效、经济的双向大通道;新开通“潍坊-日本”“潍坊-东南亚”外贸航线,目前,潍坊港各类航线16条,形成了覆盖国内沿海以及日韩、东南亚的航线网络。

三
潍坊港绿色智慧转型实现新突破
全省率先完成港口资源整合后,潍坊港开启“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新篇章,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口”,通用干散货码头全流程自动化5G产线入选国家级名录。利用港口风光资源,建设4台风机和光伏,每年可发电7000万度,满足港口及船舶岸电自用3500万度外,余电可上网实现效益,每年可节约标煤2.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万吨;国内首创通用干散货码头自动化改造,应用自动化门机、全自动堆高机,同步实现港内运输和堆场装卸电动化,综合能耗成本减少70%以上、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90%;港口集疏港车辆和作业机械实施新能源替代,引进300余辆新能源疏港车辆,配套建设46座充电桩和加氢站,打造集输港“绿色走廊”;实现泊位岸电全覆盖,出台岸电奖补政策,电价“平进平出”,靠港船舶“应接尽接”,岸电使用率突破80%,位居全省前列。

下一步
潍坊市交通运输局发挥好潍坊港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区位优势,持续提升通航能力,完善集疏运体系。
一是全力推进潍坊港航道建设。与渤海湾港集团通力合作,加速推进潍坊港航道建设,为亿吨大港奠定基础。
二是全力推进防波挡沙堤交能融合建设。继续对接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试点,争取更多支持。
三是全力做好水路运输服务保障。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提供更好保障。

潍坊市交通局将与渤海湾港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潍坊港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区位优势,抢抓政策实施窗口期,开展定向招商,推进一批重点项目、达成一批合作意向、吸引一批企业落户,争取尽快形成港口优势的虹吸效应,将潍坊港打造成为面向沿黄流域、服务环渤海、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枢纽港,推动潍坊水路运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上台阶、上水平。主要开展三项工作:
一是提升港口基础设施能级。全力推动潍坊港中港区5万吨级航道及防波挡沙堤交能融合项目建设,提升通航保障能力。坚持新建与改造并重,推进既有通用、滚装泊位的专业化升级改造,有序推进集装箱堆场自动化改造。对接国家级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发展需要,配套建设5万吨级液化品泊位和配套库区。依托现有原料渠道和鲁丽木业等造纸、板材生产企业最近出海口优势,建设木片堆场项目和木材专用码头,打造木材、木片进口和产成品下海新通道。
二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港口与腹地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通道,增强港口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建设港口铁路集疏运体系,推进潍坊港疏港铁路和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实施潍坊滨海至潍坊西疏港铁路,打通港口连接胶济铁路和中心城区的大动脉。积极推进中港区海河联运枢纽规划建设,加快形成服务产业布局、服务综合运输和服务航运发展的海河联运体系。
三是拓展港口物流供应链。有效发挥港口的海陆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窗口作用,紧密结合腹地特色产业,以建设小货种精品港为方向,聚焦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打造具有潍坊港特色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发挥全市造纸产业集聚优势,全面链接海外原料、物流运输、金融贸易等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林木纸”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联合中远海运等航运企业,拓展“粮食供应链+全程物流”综合服务,打造渤海湾货滚“黄金水道”;以石油焦供应链综合服务为重点方向,推动“长江巴士-前置仓”江海联运供应链持续稳定发展,拓展地炼焦、外贸焦在港混配、筛分、灌包等增值服务。
小清河复航以来,已成为连接渤海湾与内陆腹地的“黄金水道”。作为小清河海河联运的核心枢纽,寿光港通过一系列战略布局与技术革新,不仅实现了自身吞吐量的突破,更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物流体系优化的重要引擎。
一是货种多元化与运力突破,激活区域经济“动脉”。复航至今,寿光港先后开发了卷钢、铝矾土、集装箱等6个货种。截至2025年5月底共计完成吞吐量35.74万吨/719艘次。其中,2025年1-5月份完成28万吨,较2024年全年吞吐量增加21.04万吨,运输能力提升80%,成为区域经济循环的“加速器”。
二是资源整合与技术赋能,破解内河航运效率难题。寿光港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构建高效协同作业体系。如针对博兴地区卷钢产业规模化需求,寿光港建立“人力-设备-技术”三位一体机制,实现生产调度无缝衔接;同步引入智能吊具、岸桥夹具等先进设备,自主研发卷钢修复装置,有效降低了运输损耗,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
下步,寿光港将围绕“稳存量、拓增量、强链接”三大方向持续发力,积极构建“海河铁”多式联运,全力融入全国物流网络。一是巩固卷钢、集装箱货源基本盘,深化与纵横钢铁、博兴钢铝企业的战略合作;二是依托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优势,开发外贸盐、粮食、煤炭等新货种;三是“强链接”,对接沿线铁路站点,推动“海铁水”多式联运,将小清河复航提升到全国物流网的组成部分,用服务全国的“大复航”来提升小清河复航的价值。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重要指示精神。具体举措包括: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智慧港口、绿色港口、零碳港口等专项规划,渤海湾港在智慧通用干散货码头建设、智慧木片码头建设,零碳港口建设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其中潍坊港风光氢多能融合零碳智慧干散货码头列为交通部第一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项目。
二是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潍坊港规模与能耗适中,且拥有丰富的海洋风、光等资源,适合作为“零碳港口”的试验田。潍坊市政府在政策、技术、项目推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扶,在此基础上,潍坊港全力锚定全国首个“零碳港口”,探索出绿色港口发展新路径。
三是坚持标准引领:在推进项目的同时,制定《港口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建设指南》《木片码头全流程绿色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港口碳排放核算指南》《零碳港口评价规范》等标准,为行业提供智慧、绿色发展范式。
渤海湾港以“零碳港口”建设和认证为起点,通过“能源革命、智能升级与产业链协同”三轴联动,不仅实现自身吞吐量5年增长2.2倍、集装箱量增4.3倍,更以“风光氢储”能源自给、全流程自动化减碳降耗、陆上绿色走廊物流网络拓展,将风电“弃电”转化为氢能,打造“制-输-储-加-用”一体化的氢能示范场景,打造出了绿色智慧港的“潍坊模式”,为全国港口贡献可复制的“渤海湾方案”。
来源:高密融媒 综合潍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