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五美共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来源:爱高密 日期:2025-10-19 08:09:54

图片

近年来,高密市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经验,联动实施美丽村庄、美丽田野、美丽牧场、美丽河湖、美丽庭院 “五美共建”,全方位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向纵深整治提升,加快建设 “村庄美、田野绿、牧场兴、河湖清、庭院靓”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图片

一、建设美丽村庄,打造宜居环境

图片

一是治理垃圾。以垃圾桶 “挪位” “搬家”为切入点,投入580万元在867个村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设置2118个垃圾集中投放点,垃圾桶使用量减少30%、破损率由65%降到25%以下, 有效解决垃圾桶沿街摆放难题。二是升级路网。高标准建设 “四好农村路”,建成乡村公路网3275.5公里,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15公里,23个特色产业园、8处旅游景区实现公路串联畅通,“户户通”“无泥”入户率达到100%。三是提升 “颜值”。开展村容综合整治,拆除残垣断壁1972处,规整线路2.65万处,修缮危房8926套。全域推进“见缝插绿”“全域亮化” ,建成 “小广场”“小公园”“小游园”4600处,节能路灯覆盖率达到100%。

1.美丽村庄_副本.jpg
1.实施垃圾不落地后的注沟社区逄戈庄中心大街_副本.jpg
图片

二、建设美丽田野,擦亮生态底色

图片

一是投入品减量增效。布局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20处,推动小麦 “一喷三防”、玉米 “一防双减”统防统治全覆盖,先进植保器械覆盖率达到80%,年降低农药用量1.2%。制定精准测土施肥配方17个,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达到25万亩,肥料利用率提升到40%以上。二是废弃物闭环管理。设立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10处、废旧农膜回收点38处,年投入财政资金40万元保障运行,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4%,土壤残留率降至10%以下。三是秸秆多元化利用。将秸秆收储机械纳入农机补贴范围,试点开展4万亩马铃薯秸秆堆沤还田、1.3万亩小麦秸秆离田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

2.水肥一体化滴灌_副本.png
2.小麦“一喷三防”_副本.jpg
图片

三、建设美丽牧场,引领现代养殖

图片

一是推动标准养殖。规划标准化养殖小区,引导畜禽养殖户有序入驻,实现村内规模养殖动态清零。对标 “三有五化”标准,培育规范化美丽牧场115家。二是推广智慧养殖。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对养殖场所开展数智化改造,加快装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格瑞生态有限公司采用6列5层叠加式H型笼养设备,实现蛋鸡养殖全过程自动化,1人就能 “照料”雏鸡10万羽。三是推进粪污利用。提升粪污储存能力,建成储粪棚17.5万平方米、化粪池35.5万立方米,在全国率先实现规模场、专业户储粪棚和化粪池全配套。搭建 “114N”(1个平台、1个加工厂、4个处理中心、N个处理点)回收利用体系推动200万吨畜禽粪污实现一体化收集、可视化监管、企业化运营、机械化还田。

3.大牟牛养殖_副本.png
3.格瑞300万只蛋鸡笼养技术_副本.jpg
图片

四、建设美丽河湖,保持水清岸绿

图片

一是做好 “清理” 文章。构建 “空天地”立体监管系统,运用卫星遥感强化日常监管,常态化整治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集中清理河湖垃圾2353吨,胶河等5条河流创建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二是做好 “修复”文章。实施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等工程,8条主要河道两岸绿化率达到95%以上。优化淡水养殖生态,定期实施大型水库向河道生态补水,年增殖放流优质鱼苗120万尾。三是做好 “休闲”文章。因地制宜建成滨水慢行道、水廊连桥等便民设施380余处,沿胶河、潍河、五龙河等打造乡村文化主题公园 12处、水文化小镇3处。

4.胶河_副本.jpg
4.五龙河湿地公园_副本.jpg
图片

五、建设美丽庭院,培育文明风尚

图片

一是推行绿色生活。实施清洁能源替代,3万户农村居民完成 “煤改气”清洁取暖,管道天然气入户村庄达到80%以上。完善厕所管护,配套建成36处管护站、79个中转站, “三公里圈”智能抽报响应缩短至2小时。二是发展庭院经济。打造 “泥塑”“楹联”“扑灰年画”等文化庭院,发展刘琳 “网红小庭院”、 “婆婆的酱”农家小院等经济庭院,12户家庭获评省级美丽庭院。三是倡树文明新风。举办 “百师百场” “润德联心”“家风润凤城”等新时代家教家风公益大讲堂183场,定期举办廉洁家风故事大赛、“最美家庭”“五好家庭”评比等活动,家风美、家风正、家风实成为良好家风的主旋律。

5.胶河生态发展区“道德银行”宣传栏_副本.jpg
5.聂家庄泥塑_副本.jpg

来源:高密融媒综合潍坊三农发布


推荐新闻

视频

头条推荐

扫二维码下载

"爱高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