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化人,以文铸魂。高密市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打造起家门口的“诗与远方”,让群众拥有了更多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为了满足城乡居民就近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醴泉街道不断整合资源,全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乡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今年街道所辖14个片区、75个村居实现了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全覆盖。在康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舞蹈活动室内,66岁的张兰美正和队友们一起排练舞蹈。宽敞舒适的排练环境,完备的设施道具,让她们再也不用为寻找排练场地而发愁。张兰美说:“在这里有设备、有地方,我们有空就到这里锻炼、学习,很开心。”

有了活动阵地,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高涨,文体活动队伍不断壮大,各具特色的文体志愿服务项目更是遍地开花。
醴泉街道西关社区两委委员孙长青说:“目前共有书法、绘画、歌唱、舞蹈、乐器、京剧、秧歌等文体志愿服务队十余支,文化志愿者上千人。社区文化站定期组织开展全民性文化活动,受到社区老百姓的喜欢和认可。”

以培育文明乡风为着力点,醴泉街道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辖区群众文化生活。日前,醴泉街道及西关社区、北栾庄社区成功入选第三批潍坊市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街道)、示范社区(村)。
醴泉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肖华说:“近年来,我们注重持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投入,通过开展广场舞表演、太极拳比赛、乡村阅读、书画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树文明向善社会正能量,真正达到以文化人、以文铸魂的良好成效。”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近年来,高密市以“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街道)、示范社区(村)”创建评选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强化公共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如今遍布城乡的便民惠民公共文化设施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供给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有“温度”,为群众打造起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副书记柳勇说:“我们将充分发挥示范镇(街道)、示范社区(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创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促进高密基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来源:高密融媒